2011年环保部宣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批,将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4个省区列为重点治理省区。      5月的“镉米”危机阴影至今未散,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浮出水面。国土资源部本周放出消息称,我国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研究称,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一项“秘而不宣”的调查      ●2006年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一项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调查方案层层下达至各地环境监测站,要求各地监测人员利用GPS指引,严格按照4×4平方公里的网格化方式采样。      ●到2008年底全国共采集土壤、农产品(6.85,0.11,1.63%)等各类样品213754个,获得有效调查数据495万个,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      ●2009年环保部编制污染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完成12项试点工程、18份研究报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草案”。但这项耗资高达10亿元的调查,至今未向公众公布。      ●2013年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的数据、调查依据、污染成因和防止措施以及方式方法”。但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不予公开。      一些笼统、可怖的数据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      ●新华社报道称,2009年到2012年,中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的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估算,全国范围内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比例在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官方数据显示,湖南全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镉、砷污染比例最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显示,我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镉污染、汞污染、铅污染和砷污染。中科院陈同斌研究员指出,耕地重金属污染中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约40%。      砷污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近年来多篇学术论文称,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常德、郴州等地存在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      镉污染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2010年的研究称,受到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份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突出。南京农大潘根兴团队在全国多个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样品,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2013 - 06 - 17
  高校实验室危机四伏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目前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实验室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几千种,若有不慎,甚至会引发连锁事故,十分危险。我国仅设立化学化工专业的高校就有100多所,化学、化工、生物、环境科学以及一些前沿交叉学科都有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安全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危险化学品须双人领取      市教委下发的通知重申,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对涉及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重点排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对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要建立购置管理的规范,对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建立从请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的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      通知中强调,要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各类危险化学品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处于受控状态,建立从申购、领用到使用、回收、销毁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做到“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领取、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本账、双把锁制度。      完善监管体系      各高校对各级各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需严格分库、分类存放,严禁混放、混装,做到规范操作、相互监督。要建立购置管理的规范,对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各类危险化学品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处于受控状态,建立从请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的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确保物品台账与使用登记账、库存物资之间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运用视频监控、门禁、红外报警等手段,加强危化物品仓库和重点实验室技防建设。      彻查废弃实验室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责任将进一步明确。对于搬迁或废弃的实验室,高校要彻底清查废弃实验室存在的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在确认实验室不存在危险品之后,按照相关实验室废弃程序,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废弃实验室进行拆迁施工。 
2013 - 06 - 16
  将土壤治污上升为国家意志      从前段时间舆论对所谓“毒大米”的反映来审视,大都集中在监管层面与信息公开方面。“镉大米”在监管环节全部失守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直接走上了餐桌;而相关部门对于超标大米的品牌与生产厂家信息,吞吞吐吐,选择性公开,也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      事实上,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早已变得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倘若说数据还略嫌直白的话,那么土壤污染的现实威胁公众早已感同身受: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2011年云南曲靖铬渣污染、2011年浙江台州上百村民血铅超标、2012年广州番禺的毒蔬菜、2013年广东镉米……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事件,已经让公众谈“土”色变。      比起大气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所受关注度与重视度,远不如前两者。因为,大气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直观,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而土壤污染缺少直观的感受,不容易被察觉。可是,从目前已反映的问题来看,一旦土壤出现污染,比前两者的后果更为严重。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层面已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13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指出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件提出了政府近期工作目标,即到2015年,全面摸清中国土壤环境状况并建立例行监测制度,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      全国全面加强土壤监测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综合整治,土壤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现就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土壤环境监管队伍与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设置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建设。加快制定省级、地市级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土壤环境应急能力和预警体系。      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图      土壤污染,进入人体,能代代相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透视”,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2013 - 06 - 15
  多种食品身陷重金属污染      小龙虾重金属超标:时下,正是小龙虾风靡的时节,它重金属超标吗?经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除虾线(即虾肠)外,重金属含量都达标,虾头、虾黄含量最低,虾肉次之。本次检测的小龙虾有两种,一种是清水虾,一种是野生虾。清水虾是人工养殖的,野生虾是从乡间湖塘或水沟里捕捉的。用清水冲洗,很快能洗干净的是清水虾,野生虾很难冲干净,特别是肚子,用刷子刷,上面的黑垢很难洗。两袋虾分别摘掉虾头,从尾部拉出虾线,剥开虾壳取出虾肉,然后从虾头里挖出虾黄进行检测。根据重金属检测要求,一般测铅、汞、镉和砷等4种物质的含量。但近年来检测发现,重金属超标集中在铅元素。目前,出口食品也只测铅元素含量。      毒大米逃脱不了重金属: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在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此前一项调查表明,在华东等6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的大米样品10%左右镉超标。专家指出,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镉主要导致肾脏损害,造成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造成骨质软化和疏松甚至骨折。慢性镉中毒者还可能出现神经、免疫、生殖系统损害,以及肿瘤高发。镉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镉主要导致肾脏损害,造成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造成骨质软化和疏松,严重者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慢性镉中毒者可能出现神经、免疫、生殖系统损害,以及肿瘤高发。      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局部地区近五成大米、米制品镉超标,更是让人们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人们急于知道,土壤污染究竟已经到怎样的状况。惊人数据背后,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在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与空气污染、水污染不同,土壤污染既看不出也闻不着,单凭人的观察根本无法识别。然而长期以来,尽管社会舆论反复要求、代表委员多次呼吁,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始终没有权威公布,一年一度的环境公报也鲜有提及。就在不久前,北京一位律师再次申请公开相关数据,竟被环保部门以“国家秘密”为由予以拒绝。      权威信息缺失,已经导致人们的普遍焦虑;污染“家底不清”,更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一面是“1.5亿亩耕地污染”“华南部分地区50%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等数据广泛流传,一面是污染源情况不明,农民无辜受损、消费者无所适从。曾被多次检出镉超标的湖南大米,污染来自何处、污染源有没有被切断、污染程度有多高等,当地有关部门至今未给出清楚答案。仅一句“污染数据不能擅自公布”,显然不能为自身卸责。      土壤污染事关农产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尤其对农民而言几乎是唯一的生活来源,政府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情况及时公布。环保部刚刚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已经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说明相关情况不是没有掌握。秘而不宣地刻意隐瞒,让人们频频遭遇“挤牙膏”似的获知艰难,不仅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损失了公众信任,甚至还会因谣言四起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也是最有效的“促进剂”。近年来随着PM2.5、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逐步公开,人们对环境污染已经有了普遍的了解和认识,政府大可不必在发布数据上过于敏感。直面社会压力,公开土壤污染“家底”,既维护公众知情权和健康安全,更有利于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监督,对违法排污企业、地区形成压力,由此获得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最大共识。(新华社记者姜琳吴振东)      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近日抽检数据“镉米再现”消息不胫而走,公众哗然。土生万物,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土壤污染,或千百年难除;进入人体,能代代相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透视”,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2013 - 06 -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或千百年难除;进入人体,能代代相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透视”,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2011年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正式报告中公开表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采集深浅两种土壤样品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      日前,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以此为基准,对镉、汞、砷、锑、铅、钴、铬、镍等重金属元素的自然背景和区分人类污染注入量有了较为明确的答案。      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2013 - 06 - 13
  我国海南岛幅、上海幅等3个1∶100万标准图幅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6月6日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我国首批依据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以海洋实测资料为基础开展的调查项目,为海洋资源勘查、涉海工程建设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据了解,1∶100万比例尺是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精度。按照统一的国际分幅标准,我国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可分为16个标准图幅。1958年,我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但早期以收集资料编图为主,远不能满足海洋资源开发等需求。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将1∶100万海洋区域调查列入国家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海南岛幅、上海幅等图幅的调查工作综合运用高新海洋探测技术,采集了大量基础地质数据,对海底地形地貌、地球化学场、深部地壳结构、环境地质因素及矿产资源等开展了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地壳结构等关键性科学问题。在海南岛幅内划分了三级油气远景区,在西沙海槽、琼东南盆地圈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在南海北部陆架区圈出12个滨浅海砂矿异常区、15个建筑用砂远景区。此外,3个图幅项目分别提交了地形图等6种基础性成果图件,初步建成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库。      据介绍,此前我国已完成永暑礁和南通2个试点图幅,目前其他图幅的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6个标准图幅将于2015年全部完成。 
2013 - 06 - 12
  污水处理厂反成排污祸首      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清查排水口17个,通过对污染源的追溯,查处无任何环保手续的小企业两家(1家拔丝厂,1家固废桶清洗作坊),查处偷排牲畜粪便的生猪养殖场两家,查处污水处理不达标的污水处理企业1家(即墨市污水处理厂),剩余12个排水口主要存在雨污混流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执法人员表示:将对上述两家小企业和生猪养殖场依法关停取缔,对污水处理厂下达限期整改,若仍不达标,将做进一步处罚。      执法人员在苗头桥南段排查时发现一处排水口有大量污水排出,执法人员随即对此处排水口进行了水质取样。执法人员说,单从水样的色度来看,已经大大超过标准,其他数据待带回实验室检测后方可知晓,但排污不达标已是板上钉钉。      执法人员随即追溯到即墨市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发现厂区内有几个工人正在清淤,找到企业负责人后,企业负责人介绍,造成污水冒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市政管网淤塞,污水无法到达处理厂,二是自身能力不足,处理不及时,从而造成污水溢流。酸洗废水流入胶州湾另一组执法人员发现,在位于墨水河西城汇区域南测的城阳区扁丝厂,用于金属拉丝的酸洗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进了墨水河。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些工业废水进入墨水河之后,最终流入胶州湾。   每月2次巡查紧盯污染源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由城阳区、即墨市政府负责,年底前完成相关污水泵站、沿河截污干管及临时截污设施建设,封堵所有的沿河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溢流现象;建立完善的河道保洁工作机制,河道水质要达到省控目标要求,明后年全流域内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完成干流河道清淤、生态调蓄水设施建设等工程,到2015年底河流水质全面恢复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阳区爱民河、虹字河排污问题已列入省政府挂牌督办事项,年内必须解决,否则将予以行政问责。对边界河段两侧的支流沟岔排污问题,年内先由两区(市)分别建设临时截污设施接入主管网,相关建设费用、污水处理费用按排污量实际情况由两区市分别承担,建设过程中要相互支持配合。从6月份至12月份,青岛市监察支队每月将至少组织2次联合集中执法检查行动,对查处到的超标排污、违法排污企业从严从快处罚。   污水处理厂形同虚设遭吐槽      事实上,对于脆弱生态的救赎,并非毫无办法。但令人失望的是,污水处理厂的设立却并没有给污染带来应有的减轻。多地污水厂普遍存在大量黑褐色污水从厂区前流走而未作任何处理的现状,污水处理厂恐怕已然成了尴尬的摆设。      莫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是一家由机关干部、社区居民、退休环保专家等百多人倡仪发起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协会专职秘书长刘宁说,南京山水资源很丰富,遗憾的是山绿水不秀:玄武湖富营养化,水草泛滥,月牙湖上经常漂死鱼。因为水质太差,月牙湖边的游船生意很惨淡。政府对河道治理动辄上亿资金,当时是整治好了,一年后又开始黑臭。原因是大多数资金花在建设上,而疏于管理。协会志愿者最近探访江宁陆郎污水处理厂,发现设施闲置,形同虚设。“今年暑假,我们准备做个调查,看看还有多少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形同虚设?”      去年底,南京排出了26条黑臭河道,试点推行“河长制”管理,由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分别负责一条河道的治理与保护,解决河道水质污染,改善水环境面貌。市环保局监测科技处任建武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对全市所有河道状况进行了摸底,下一步就是截污和沿河小区的雨污分流,今年将全部完成,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河道。今年,市环保局加大对黑臭河道,尤其是列入河长制河道的监测力度,要求区政府每月监测,市环保监测站每两月监测一次。  
2013 - 06 - 11
  15家检测机构加入联盟   东莞市检测资源联盟是由政府检测机构、东莞龙头企业实验室、商业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民事关系主体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联盟拥有东莞质检中心、东莞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东莞标检、华中科技、华为、玖龙、徐记、以纯、生益科技等首批15家发起单位,可提供造纸、服装、电子、家具、建材、通讯、食品等15类检验服务项目。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也是国内首次对检测资源进行联盟式整合的探索。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本构建成检测覆盖能力较广的政府检测资源,为全市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技术助力。但与此同时,这些丰富的检测资源还缺乏很好的整合,也就没有最大地发挥有效作用。譬如,东莞企业所拥有的有资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有100多家,但都是为了自己企业和质量把关,有些实验室投资数千万元,但不对社会开放,没有为全市发展发挥其作用。      抱团检测为成本瘦身      除东莞市目前已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外,莞企自有符合资质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达100多家。如此丰富的检测资源要么只为官检埋单,要么只“自私”服务,对于动辄千万天价的检测试验室而言便造成了资源浪费。      东莞市副市长张科:“我们现在进行质量强市建设,这些都需要检测机构,有强有力的检测机构来进行支撑这个联盟成立,把它做大做强,吸收更多的优质会员进来,为广大社会服务,本身对我们质量强市工作意义重大。”      东莞市质检官方将力主吸收更多优质会员加入,丰富联盟所能提供的检测检验资源。      为莞企提供质量外包在近日举行的成立仪式上,南都记者获悉东莞市检测资源联盟是由政府检测机构、东莞龙头企业实验室、商业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民事关系主体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拥有东莞质检中心、东莞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华为电子、欧珀通讯、玖龙纸业、徐记食品、以纯服装、生益科技等首批15家发起单位,可提供造纸、服装、电子、家具、建材、通讯、食品等15类检验服务项目,实现就地就近为东莞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外包服务。      服务费用细则还待完善      对于此次企业对外提供检测资源的服务,一共涉及到多少检测资源?以及将来如何收费,是否制定了收费标准还是完全市场化?针对这些问题,东莞市质监局解释,由于目前联盟刚成立,相关的细则如服务收费等问题还没有制定,接下来会进一步完善。      此外,作为东莞市检测资源联盟对外服务的虚拟网上质量技术服务平台也正式上线。企业只需要登录“质汇网”,便可以实现产业检测受理以及在线培训等订单服务。      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对东莞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壮大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院校等检测力量的协同发展;二是推动东莞质量强市建设,促进东莞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三是能助推东莞产业高端化。
2013 - 06 - 10
  国产科学仪器质量不稳定      2012年,我国科学仪器行业(12个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3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行业总产值的31.9%;实现利润202.3亿元,同比增长22.34%,占全行业利润(604亿元)的33.4%。      “2012年,科学仪器行业增长规模首次进入机械装备工业前三名,但就市场而言,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相比仍然处于劣势。”闫增序在4月19日举办的2013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说。      国际仪器制造商——安捷伦科技化学分析集团新兴市场测量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李林也发现,有时候拿一台国产仪器作检测,各项指标与国外产品相比并不差,但换一台再测,指标就会出现很大差距。      “国内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还有待提高。”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保证自己承诺的质量指标都能够做到,这是国内企业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孙宇锋认为,产品的可靠性其实就是产品是否经久耐用,但这方面国产科学仪器还很匮乏。      “产品质量不能只靠检测,国产仪器的很多质量问题都出在研发设计环节,可靠性应该通过设计赋予,并在生产中给予保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宇锋强调。      “质量是用户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质量不过硬,价钱便宜用户也不敢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杨松成对记者表示。      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国产亟需突破      “目前,科学仪器行业在进出口方面处于非常不平衡的状态。”近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李跃光在2013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高峰论坛上表示。      来自海关的数据印证了李跃光的观点。据海关统计,2012年,科学仪器(包括实验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光学仪器、试验机、大地测绘专用仪器)进口约226.4亿美元,出口102.7亿美元,进出口逆差高达123.7亿美元。科学仪器行业进口、出口、逆差分别占仪器仪表行业总量的58.2%、46.8%、73.2%.      “事实上,科学仪器进出口逆差并不仅仅存在于去年,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李跃光表示,更可怕的是,这一逆差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      来自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状况所做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科学仪器类出口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达到63.41亿美元,同比增幅28.28%.但是该行业进口总额更大,达到157.3亿美元,增长也更快,同比增幅35.23%,进出口逆差达到93.9亿美元。      到了2011年,这一趋势有增无减。数据显示,科学仪器出口呈现回落,达71.02亿美元,增长12.0%;进口则依然保持强劲态势,达207.48亿美元,增长31.9%,进出口逆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36.46亿美元。      然而,还有一组数字同样惊人。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购买进口设备,部分领域高端科学仪器100%依赖进口。      鉴于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进口现状,李跃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有些仪器国内不能生产,属于空白:或者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而且中国和欧美在市场运作、应用实绩、方法研究上的差距明显;另外,中高端用户对国产仪器不了解,国产厂家的信心也不足。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李越光给出了如下建议:提高现有产品的;选择高端用户,实现部分重点产品的应用突破;将进口替代作为重点关注、跟踪对象,从大量进口产品的用户中寻求商机;产学研用合理分工,构建完整的行业配套、服务体系;创建商业模式,探索行业发展的新途径。      国产科学仪器技术和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占年销售额不到3%,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超过10%。      一方面是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好的技术成果市场效益不明显。很多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着既要生存又要创新的发展瓶颈,为了生存往往选择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对此,李林认为,国内企业应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许多企业希望自己什么都有、什么都能做好,这是不现实的”。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人才迫切需要通过自身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才告急的问题。”仪器信息网高级顾问刘文玉举例说,光学、电子、机械、精密仪器等硬件研发人才至少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达到要求,而现实情况则是高校精密仪器院系在缩减,同时毕业生更倾向于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      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加深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厂商将不断向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方向转移,国际竞争力有望获得持续提升。这些都对未来人才教育、培训、引进提出更高要求。 
2013 - 06 - 09
    农产品中所含的铅、镉、铬、汞、砷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有害,对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有害成分进行例行监测,是各级政府指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持。痕量分析一般指对样品含量大约在100μg·g-1以下的痕量元素的测定,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通常远低于此,其检测属于痕量分析范畴,通常选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定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均为目前成熟的标准分析方法。3种方法目前仍较多用于液体试样分析,必须将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物质分解,使待测金属离子形成可溶盐转入溶液中供测试之用,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样品(试液)的制备,它是任何样品分析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分析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薄弱部分,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任何的损失和沾污往往成为分析结果的主要误差源。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应该充分重视样品制备的各个环节,对其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力减少待测元素损失和外来因素污染,降低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本文从农产品的采集到样品制备的全过程,对影响分析试样制......
2013 - 06 - 08